導語

在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之際,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簡史編寫組編寫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簡史》正式出版發行。本書共7章,揭示了自1949年至2021年新中國成立70多年間,黨領導人民,探索、開創、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及其重大理論、制度創新成果,記述了新中國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以及國防和軍隊、“一國兩制”和祖國統一、外交、黨的建設等各方面取得的偉大成就和寶貴經驗,突出展示了黨的十八大以來,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在中華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黨和國家事業取得了歷史性成就、發生了歷史性變革,正在向著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邁進。
內容提要

《中華人民共和國簡史》堅持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黨史、新中國史的重要論述為依據,緊密結合新中國成立70多年來在社會主義革命、建設、改革開放和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充分吸收學界最新研究成果,講好中國共產黨故事、新中國故事、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故事,講好普通人、普通家庭與共和國同成長、共命運的故事,講好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內容準確翔實、敘述平實順暢,條理嚴謹清晰,細節鮮活生動,是廣大黨員、干部、群眾學習新中國史的權威著作。
目錄
第一章 新中國成立和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確立(1949-1956)
一、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與鞏固
二、廢除封建土地制度與全面社會改革
三、獨立自主外交和抗美援朝
四、恢復國民經濟和開展各項建設
五、大規模工業建設和完成社會主義改造
六、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的確立
第二章 社會主義建設的艱辛探索和曲折發展(1956-1978)
一、探索中國自己的社會主義道路
二、“大躍進”和國民經濟的調整
三、在調整中發展社會主義事業
四、維護國家主權的斗爭和對外交往
五、“文化大革命”時期的曲折發展
六、拔亂反正初步展開和經濟復蘇
第三章 改革開放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開創(1978-1992)
一、解放思想和實現偉大歷史轉折
二、改革開放的起步
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局面
四、改革開放的全面展開和各項事業的發展
五、深化改革與擴大開放
六、在嚴峻考驗中推進改革開放
第四章 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全面推向21世紀(1992-2002)
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目標的確立
二、跨世紀發展戰略和人民生活總體達到小康水平
三、推進政治文明建設和先進文化建設
四、祖國統一與中國特色軍事變革
五、開拓外交工作新局面
六、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
第五章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與新的形勢下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2002-2012)
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與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二、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和繁榮社會主義文化
三、推動以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
四、維護民族團結、國家統一與推進中國特色軍事變革
五、推動建設和諧世界
六、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
第六章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2012-2017)
一、中共十八大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二、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
三、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
四、改革強軍、堅持“一國兩制”和推進兩岸關系和平發展
五、推進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和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第七章 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開啟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新征程(2017-2021)
一、中共十九大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二、堅持和加強中國共產黨的全面領導
三、推進國家制度和治理體系建設
四、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五、開啟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新征程
結束語
后記

1949年10月1日,毛澤東向世界莊嚴宣告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這一偉大事件,徹底改變了近代以后100多年中國積貧積弱、受人欺凌的悲慘命運,中華民族走上了實現偉大復興的壯闊道路。
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新中國成立后,在較短的時間內完成了民主革命遺留任務,實現了國民經濟恢復,取得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消滅了在中國延續幾千年的封建剝削壓迫制度,戰勝了帝國主義、霸權主義的顛覆破壞和武裝挑釁。面對嚴峻的國際環境和貧窮落后的國民經濟,中國共產黨以深邃宏闊的歷史眼光,選擇社會主義工業化道路,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推進社會主義建設,實現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新中國第一代建設者們,將個人命運與國家前途緊緊地綁在一起,投入到激情燃燒的建設歲月。新中國在成立后不到30年的時間,就基本建立起相對完整獨立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取得了“兩彈一星”等國防尖端成就,恢復了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大大提高了國際地位,實現了一窮二白、人口眾多的東方大國大步邁進社會主義社會的偉大飛躍,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以英勇頑強的奮斗向世界莊嚴宣告,中國人民不但善于破壞一個舊世界、也善于建設一個新世界,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1
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實現了具有深遠歷史意義的偉大轉折,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人民踏上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征程;趯Α吧鐣髁x初級階段”這一基本國情的深刻把握,中國共產黨確立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的基本路線。改革開放喚醒了蟄伏的生機與活力,各種所有制形式、各種市場主體紛紛涌現,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迅速形成,人民的生活水平迅速提高,中國創造了世所罕見的經濟快速發展奇跡和社會長期穩定奇跡。在前無古人的探索中,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人民戰勝各方面的風險挑戰,開創、堅持、捍衛、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了從生產力相對落后的狀況到經濟總量躍居世界第二的歷史性突破,實現了人民生活從溫飽不足到總體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歷史性跨越,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充滿新的活力的體制保證和快速發展的物質條件。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以英勇頑強的奮斗向世界莊嚴宣告,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前途命運的關鍵一招,中國大踏步趕上了時代!
中共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步人新時代。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人民統攬偉大斗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堅持依規治黨、形成比較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戰勝一系列重大風險挑戰,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明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戰略安排,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更為完善的制度保證、更為堅實的物質基礎、更為主動的精神力量。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以英勇頑強的奮斗向世界莊嚴宣告,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了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
中共十八大以來形成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涵蓋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目標、總任務、總體布局、戰略布局和發展方向、發展方式、發展動力、戰略步驟、外部條件、政治保證等基本問題,并根據新的實踐對經濟、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民族、宗教、社會、生態文明、國家安全、國防和軍隊、“一國兩制”和祖國統一、統一戰線、外交、黨的建設等各方面作出新的理論概括和戰略指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是新時代中國共產黨的思想旗幟,是國家政治生活和社會生活的根本指針,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是全黨全國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行動指南,必須長期堅持并不斷發展。
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年來,團結帶領中國人民,以“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的大無畏氣概,書寫了中華民族幾千年歷史上最恢宏的史詩。這一百年來開辟的偉大道路、創造的偉大事業、取得的偉大成就,必將載人中華民族發展史冊、人類文明發展史冊!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100年的歷史、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70多年的歷史都充分證明,沒有中國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和人民選擇了中國共產黨。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黨和國家的根本所在、命脈所在,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運所系。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爸袊淖蛱煲呀泴懺谌祟惖氖穬陨,中國的今天正在億萬人民手中創造,中國的明天必將更加美好!敝腥A民族正處于一個超過以往任何時候的偉大時代,一個不斷創造出令世人驚嘆的偉大奇跡的時代,一個將對人類社會作出更大貢獻的時代。站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點,胸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人民向著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目標出發!罢魍韭,惟有奮斗。我們通過奮斗,披荊斬棘,走過了萬水千山。我們還要繼續奮斗,勇往直前,創造更加燦爛的輝煌!”
精彩頁(或試讀片斷)

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經過長期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的革命斗爭,成功開辟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中國革命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建立了人民當家作主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實現了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從1949年10月新中國成立到1956年基本完成社會主義改造,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完成新民主主義革命任務并成功過渡到社會主義的時期。站起來的中國各族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承接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成果,鞏固新生的人民政權,創造性地實現了從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舊社會到民族獨立、人民當家作主的新社會,從新民主主義革命到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兩個歷史性轉變,建立起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實現中國歷史上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
一、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與鞏固
中國共產黨領導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偉大勝利,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奠定了基礎。1949年9月召開的巾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休會議,制定了起臨時憲法作用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選舉出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誕生。新中國成立后,政治上面臨的緊迫任務是解放尚未解放的領土、完成祖同的統一、剿匪和鎮壓反革命、建立并鞏同新生的各級人民政權。
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誕生,是巾圉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進行的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全國性勝利的結果。
1947年7月至9月,人民解放軍各路大軍相繼由內線轉向外線,南戰略防御轉向戰略進攻,將戰爭引向國民黨統治區。在全國解放戰爭發生重大變化的形勢下,毛澤東在1947年12月敏銳地指出:“這是一個歷史的轉折點。這是蔣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統治由發展到消滅的轉折點。這是一百多年以來帝圍主義在中國的統治由發展到消滅的轉折點!薄斑@個事變一經發生,它就將必然地止向全國的勝利!苯砉仓醒爰皶r抓住有利時機,于1948年9月作出了將國民黨軍隊主力聚殲于長江以北的戰略決策。人民解放軍以磅礴之勢,連續組織了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殲滅國民黨軍隊154萬余人,使國民黨賴以維持其反動統治的主要軍事力量基本上被摧毀,解放了東北、華東、華北廣大地區,為中國革命在全國的勝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此時國民黨統治區政治、經濟危機已經日益加劇。物價飛漲,城鄉勞動人民遭到洗劫,民族工商業瀕臨絕境。以學生運動為先導的人民民主運動風起云涌,形成了第二條戰線。國民黨的反動統治陷入徹底的孤立。
面對人民解放軍的迅猛攻勢,國民黨集團發動了所謂的“和平攻勢”,企圖利用和平談判來實現保存反革命力量、“劃江而治”的目的。在人民革命事業勝利在望的歷史時刻,毛澤東發出“將革命進行到底”的號召,強調要堅決徹底干凈全部地消滅一切反動勢力,徹底推翻國民黨反動統治。
1949年4月20日,國民黨政府拒絕在《國內和平協定(最后修正案)》上簽字。21日,毛澤東主席和朱德總司令發布向全國進軍的命令。人民解放軍百萬雄師橫渡長江。23日,南京解放,延續了22年的國民黨反動統治宣告覆滅。隨后,人民解放軍分別以軍事方式與和平方式解放了中國大陸的大部分地區。P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