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id="zc2qn"></p>
  • <pre id="zc2qn"><label id="zc2qn"><xmp id="zc2qn"></xmp></label></pre>

    <acronym id="zc2qn"><label id="zc2qn"></label></acronym>

  • 全部商品分類

    您現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類 > 哲 學 > 哲 學 > 倫理學

    酈波評說曾國藩家訓精華(精)

    • 定價: ¥98
    • ISBN:9787553679846
    • 開 本:16開 精裝
    •  
    • 折扣:
    • 出版社:浙江教育
    • 頁數:599頁
    • 作者:酈波
    • 立即節。
    • 2018-10-01 第1版
    • 2018-10-01 第1次印刷
    我要買:
    點擊放圖片

    導語

      

        無論你是職場精英、企業老板,抑或是在校學生、全職太太,都能從酈波老師的《酈波評說曾國藩家訓精華》一書中找到屬于自己的那一份收獲。這份收獲,許是對你立身處世的一種指引,許是對你選交朋友的一聲警鐘,許是對你教育子女的一分勸誡,可大可小,不一而足,然必有所獲。

    內容提要

      

        自秦漢以后,大量有關家訓的文本開始出現。
        狹義地看,家訓包括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何治家,如何共處,如何規范,如何發展;而廣義地看,家訓則涵蓋人生智慧的方方面面:如何啟智,如何修身,如何成就人生,如何忠孝兩全。
        學習之道,立身之道,家庭之道,事業之道,莫不成為中國古代家訓的關注點,這正是中國古代儒家教育的核心所在。也正是從廣義的角度上看,古代家訓終于在晚清出現了中國家訓的登峰之作——《曾國藩家訓》。
        曾國藩常說,“人生需有根柢,方可撐持世間變化”。酈波著的這本《酈波評說曾國藩家訓精華》依托中華古代家訓的大背景,從識己、識人、識事、識道四個方面入手,針對曾國藩一生教育子女、指點子弟,以及培養后人的教育思想與智慧,進行了全景式的評述;并回應社會關切,就曾國藩家訓思想中修身與立人、臨事與處世的大智慧,展開了卓有見地的闡發。
        本書內容豐富,解讀生動,行文流暢,語言自然,可以令讀者充分感受到曾國藩家訓中所蘊含的中國傳統文化之精神,中國古代文明之精華。

    作者簡介

        酈波,中國古典文學與文化專業博士,國內首位文牘學研究方向博士后,南京師范大學教授,全民閱讀形象大使,“中國詩詞大會”“中華好詩詞”文化嘉賓,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欄目主講人,著有《五百年來王陽明》《唐詩簡史》《宋詞簡史》《人生自有境界》《詩酒趁年華》《是為彼此 來此人世——酈波品讀千古唯美情詩》《酈波評說曾國藩家訓精華》等。其中,《五百年來王陽明》榮獲央視“2017中國好書”,《唐詩簡史》入圍央視2018“中國好書”60強。

    目錄

    寫在前面
    識己篇  修身齊家
      第一講  從笨小孩到一代大儒
        ◎比賊還笨的小孩
        ◎小氣與遺憾
        ◎華麗的轉身
      第二講  納妾風波與人生信仰
        ◎納妾風波
        ◎傳說與真相
        ◎信仰的力量
      第三講  無一日不讀書
        ◎考場失意
        ◎二十三史
        ◎耕讀傳家
      第四講  當官以發財為恥
        ◎兩個曾家
        ◎保身與善身
        ◎只吃眼前菜
      第五講  不為圣人,便是禽獸
        ◎父親的忠告
        ◎倭老師的方法
        ◎唐老師的絕招
      第六講  最敗人的兩個字
        ◎敲打李鴻章
        ◎防惰
        ◎克勤
      第七講  治家是一門大學問
        ◎家庭日用之學
        ◎“家”字的文化密碼
        ◎曾國藩的治家秘訣
      第八講  好漢是如何養成的
        ◎出山記
        ◎長沙之辱
        ◎“忍”字經
      第九講  做一個有趣味的人
        ◎人生的志趣
        ◎家庭的情趣
        ◎團隊的智趣
      第十講  我與我周旋
        ◎為戒煙而改名
        ◎日課十二條
        ◎不死不休
    識人篇  立人達人
      第十一講  可以不識字,不能不識人
        ◎好漢的誤區
        ◎歷史的規律
        ◎擇人為第一要義
      第十二講  神奇的相面術
        ◎慧眼識得劉銘傳
        ◎李鴻章的真實記錄
        ◎相面術的真諦
      第十三講  找棵大樹好乘涼
        ◎拜師穆彰阿
        ◎曾國藩發跡
        ◎大樹的作用
      第十四講  曾員工和他的老板們
        ◎跟皇上叫板
        ◎做臣子的苦衷
        ◎忠誠的打工仔
      第十五講  黃金搭檔
        ◎曾左不和
        ◎曾左互助
        ◎曾左雙簧
      第十六講  三顧茅廬
        ◎拼命辭官
        ◎極品男人
        ◎忠義血性
      第十七講  用人四部曲
        ◎穿草鞋的塔齊布
        ◎一對奇師生
        ◎曾國藩的人才論
      第十八講  知識就是力量
        ◎容閎的回憶
        ◎奇異的征服
        ◎征服的智慧
      第十九講  打虎親兄弟
        ◎鬧別扭
        ◎從“避親”到“唯親”
        ◎私心與公心
      第二十講  自立立人,自達達人
        ◎又愛又恨李元度
        ◎替手的素質
        ◎培養接班人
    識事篇  剛柔并濟
      第二十一講  “強項令”與“落牙臣”
        ◎大臣斗皇帝
        ◎國藩斗咸豐
        ◎“柔”與“剛”
      第二十二講  高不成,先低就
        ◎高起點
        ◎大跟頭
        ◎隔代師
      第二十三講  不冒進,穩為上
        ◎莫名其妙的辦法
        ◎凡事不可操切
        ◎穩字訣的精髓
      第二十四講  一個棋迷的智慧
        ◎祁門之誤
        ◎布局
        ◎爭勢
      第二十五講  多化解,少拒絕
        ◎逆來順受
        ◎四兩撥千斤
        ◎拒絕與化解
      第二十六講  不糾纏,少爭論
        ◎戒多言
        ◎叔侄闖禍
        ◎口舌與意氣
      第二十七講  先曉事,后辦事
        ◎寬一與干爹
        ◎有判斷的曉事
        ◎原則與變通
      第二十八講  不吝名,不吝利
        ◎部下跳槽
        ◎合眾私以為公
        ◎退讓與進讓
      第二十九講  揚善于公庭,規過于私室
        ◎火并
        ◎談心
        ◎揚善與規過
    識道篇  明強挺經
      第三十講  《挺經》的智慧
        ◎傳說中的一本書
        ◎挺身人局
        ◎“剛”的三重境界
      第三十一講  心中自有定見
        ◎淮自湘出
        ◎深沉自重之道
        ◎定見的內涵
      第三十二講  言多必失,做多必得
        ◎曾經的“話癆”
        ◎只問耕耘,莫問收獲
        ◎行動四法
      第三十三講  “五到”與“五勤”
        ◎睜眼看世界
        ◎行險遠之路,嘗艱苦之境
        ◎在自修處求強
      第三十四講  男兒須有倔強氣
        ◎以懦弱無剛為恥
        ◎性格與命運
        ◎挺住,挺到成功
      第三十五講  從行動力到執行力
        ◎行動的智慧
        ◎果斷裁軍
        ◎治事不外四端
      第三十六講  有主義的團隊
        ◎高薪以養廉
        ◎激勵的價值
        ◎教育與感召
      第三十七講  居官與居家
        ◎暴雨梨花針
        ◎培養鄉紳
        ◎居家乃長久之計
      第三十八講  做英雄,還是做圣賢
        ◎無意問鼎
        ◎反與不反,本不是問題
        ◎一代大儒的信仰

    前言

      

        曾國藩,是中國近代史上一個既備受關注也備受爭議的人物。他被稱為“晚清中興名臣之首”,又被稱為中國近代史上最后的理學大師與一代大儒。
        曾國藩平生主要事功,一是率湘軍撲滅了太平天國農民起義,一是開啟了號稱近代變革之始的洋務運動。所以,清末民初民主革命家、思想家、著名學者章太炎先生在談及后人對曾國藩的評價時說:“譽之者則為圣相,讞之者則為元兇!笔聦嵰泊_實如此,曾國藩既為孫中山、章太炎、范文瀾等人所不齒,但也得到了梁啟超、馮友蘭等人的積極評價乃至贊譽。
        除卻政治上功過是非的爭議不談,曾國藩有一點卻是不論“譽之者”還是“讞之者”都極為推崇,這就是他的家訓智慧。
        家訓,對于今天的人來說,還是個比較專業的說法。但在古代,卻是常用詞,因為“人必有家,家必有訓”。中國的家訓傳統,自古及今,源遠流長。
        那么,什么是家訓呢?
        在王勃的《滕王閣序》中,有一句名言:“他日趨庭,叨陪鯉對!闭f的正是早期的家訓。據《論語·季氏》篇記載:
        (孔子)嘗獨立,鯉趨而過庭。日:“學詩乎?”對日:“未也!薄安粚W詩無以言!滨幫硕鴮W詩。他日又獨立,鯉趨而過庭,曰:“學禮乎?”對日:“未也!薄安粚W禮無以立!滨幫硕鴮W禮。
        這是一段對話,也是一個生動有趣的生活場景:
        有一天,孔子站在院子里,他的兒子孔鯉從庭前經過,孔子便叫住孔鯉問道:“你開始學詩了嗎?”孔鯉回答說沒有?鬃佑谑钦f:“不學詩,怎么會說話呢?”于是孔鯉退下,開始努力學詩。
        又一天,孔子在院中看見兒子從面前經過,于是又叫住他問道:“你開始學禮了嗎?”孔鯉回答說沒有?鬃佑谑墙逃栒f:“不學禮,怎么能立身于世呢?”于是孔鯉退下,開始努力學禮。
        雖然這是偉大的教育家孔子對孔鯉的教育,但也是一個普通的父親對兒子的教育,所以這段記載也被視為中國古代家庭教育的典范之一,而孔子所說的“不學詩無以言”和“不學禮無以立”則成了古代早期家訓的典型內容。
        當然,就文獻而言,《論語》所載孔子對孔鯉的教育還不是我們所能看到的最早的家訓。作為商周時期文獻的合集,《尚書》中收錄了更多,也更為典型的家訓作品。其中最為有名的《無逸》篇,是周公輔政時,周公教導侄子成王如何勤儉執政的。那句“君子所其無逸,先知稼穡之艱難”,也成了后世諸多帝王教育后代不要貪圖安逸奢華生活的名訓。
        通過孔子所說的“不學詩無以言”“不學禮無以立”,以及周公所說的“君子所其無逸”,我們可以知道,家訓其實也很簡單,不過就是家庭或家族中的長輩教育子弟或晚輩的內容。這些內容十分寬泛,包括家庭生活、言行舉止、個體修身、交友處世,乃至出仕從政、建功立業等各個方面。這些內容中的精華被行之于文、傳乎后世,便形成了中國古代獨特的家訓文化。
        先秦以后,由于儒家學說漸成社會主流,儒家所提倡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人生信仰與素來的家訓教育不謀而合,在“家天下”的文明模式中,家訓便一躍成為社會教育的主流。這集中地表現在兩個方面。
        一是家訓所代表的家庭教育形式成為當時教育的主流形式。
        我們一般以為古代教育的主要渠道和我們現在一樣,是課堂,也就是學校教育。事實上,標準的學校自商周以來確實也早就存在。比如商周時期的庠序、辟雍,兩漢的太學、學宮,唐宋以后的國子監與書院等。但我們不知道的是,在整個數千年的中國古代教育史中,不論哪個時期,能進入這些學校學習的學生都是寥寥可數的。(在這里要說明的是,古代私塾、族塾都屬于家庭教育形式,并非嚴格意義上的學校。)事實上,因為儒家對“修齊治平”“家國天下”信仰的推崇,“修身齊家”的行為模式最終決定了家庭教育成為全社會最基礎也是最核心的教育形式。
        換句話說,中國人最重家,從來都把家庭教育當作人生安身立命的根本。
        《三字經》里說:“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边@說明教不教,是父母的責任;教的程度如何,才是老師的責任。所以就“教”而言,父母才是孩子人生第一重要的老師。推而廣之,父母對子女,長輩對晚輩,具有不可推卸的教育責任。這就是中國人所篤信的教育理念,也是家訓在中國古代得以昌盛的最關鍵原因。
        二是家訓所涵括的教育內容成為當時教育的主要內容。
        秦漢以后,大量有關家訓的文本開始出現。雖然一直到南北朝時期,自從顏之推寫作《顏氏家訓》開始,“家訓”才正式得名,但在這之前,大量的“家誡”“家范”“誡子書”其實都是標準的家訓文獻。就算自顏之推后“家訓”之說盛行于世,但像著名的司馬光《家范》、唐太宗李世民所作的《帝范》等,還是不以“家訓”為名,卻也都是標準的家訓作品。甚至像成冊成卷的家書、家信,只要有教育的內容與意義,在古時也一概被視之為“家訓”。
        按照這樣的標準,古代家訓典籍中所包含的教育內容就極其豐富了。狹義地看,家訓包括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何治家,如何共處,如何規范,如何發展;廣義地看,家訓則涵蓋人生智慧的方方面面:如何啟智,如何修身,如何成就人生,如何忠孝兩全。學習之道,立身之道,家庭之道,事業之道,莫不成為中國古代家訓的關注點,這正是中國古代儒家教育的核心所在。
        正是從廣義的角度上看,古代家訓愈積累愈豐富,終于在晚清出現了中國家訓的登峰之作——《曾國藩家訓》。
        我稱《曾國藩家訓》為“千古家訓之大成”,是從廣義的角度來說的。因為若從狹義的角度看,《曾國藩家訓》于家規禮法所涉并不深,甚至《曾國藩家訓》一書的成書也尚存不為人知的懸疑。
        作為一代大儒、理學傳人的曾國藩,被錢穆先生稱為“算得上是一個標準的教育家”,他一生重視家庭教育,不論在京為官,還是在外帶兵,總是作有大量教育子弟的書信、文章。在他生前,《曾國藩家書》就已結集出版,并在當時就極受世人矚目。
        除家書之外,曾國藩還曾想專作《家訓》一部。他在家書中談到這種想法時曾說:“前立志作曾氏家訓一部,曾與九弟詳細道及!币簿褪钦f,他想寫本《曾氏家訓》,即后人所說的《曾國藩家訓》,這種想法還跟九弟曾國荃詳細探討過。
        可最后究竟有沒有寫呢?
        答案十分遺憾,這部曾國藩立志想寫的《曾氏家訓》直到他1872年去世,也沒寫出來。
        那又是什么原因導致這個計劃流產的呢?
        曾國藩生前曾在家書中說:“后因采擇經史,若非經史爛熟胸中,則割裂零碎,毫無線索;至于采擇諸子各家之言,尤為浩繁,雖抄數百卷猶不能盡收……然后知著書之難,故暫且不作曾氏家訓。若將來胸中道理愈多,議論愈貫串,仍當為之!
        原來原因有兩個,一是曾國藩認為要遍覽經史子集,盡可能多地掌握歷史、文化、政治、經濟、教育及學術等各方面的知識后,才可以寫這本他命名為《曾氏家訓》的大成之作;二是即使讀盡了經史子集,掌握了那么多的材料,自己也要做到爛熟于心,可以融會貫通后,才可以寫這本大成之作。
        說起來是兩個原因,其實也就一個,也就是曾國藩認為火候還不到,要待自己閱歷和知識極豐富之后,即自己的“功夫”達到爐火純青的境界后,才可以寫作這本《曾氏家訓》。
        所以,我們現在可以知道,他對這部《曾氏家訓》寄寓了多么高的期望!
        但問題是曾國藩是一個非常自謙的人,雖然水平已經在百尺竿頭,可還總想著更進一步,所以他總感覺自己的功夫還不夠深,境界還不夠高,以至于一直到他最后離開人世,也沒能寫出這部他自己寄寓了厚望的《曾氏家訓》。
        那么,我們通常見到的《曾國藩家訓》讀本又是從哪里來的呢?
        這就需要說到我們稱《曾國藩家訓》為“千古家訓之大成”的原因了。
        曾國藩立志要作家訓一部,想在人生境界的絕高處書之成冊,如此一來,他的后半生一直都在為這種計劃不斷地實踐與準備,加上他理學傳人的大儒身份,所以他無時無刻不在自覺貫徹著他的家訓教育理念。這樣一來,他的家訓思想內涵反而不受一本書的限制,顯得更加豐富,更加深刻,更加具有現實的指導意義和教育意義。就像孔明“不求聞達于諸侯”,最后卻能“諸葛大名垂宇宙”,雖然到最后,曾國藩也未能像顏之推寫《顏氏家訓》那樣寫出規范的家訓讀本,但他傳世作品中無處不在的教育思想與教育智慧卻因此顯得更為博大與精深。這一點,在曾國藩甫一離世,便成為當時社會的共識。當時李瀚章、李鴻章兄弟為曾國藩整理、編撰并出版全集,就特意搜集曾國藩家訓思想中的精華之語,在全集中單列“曾氏家訓”一章。其后,又有人將其單獨成冊發行。再后,更有人不斷重新為之編選、出版。再之后,更有梁啟超索性突破家訓的藩籬,為其專門編定《曾文正公嘉言鈔》,其間的主體其實也還是曾國藩的家訓名言與警句。
        至此,《曾國藩家訓》聲譽日隆,儼然超邁《顏氏家訓》《朱子家訓》等古代家訓名作,同名圖書遂大行其道,成為百多年來坊間不斷流傳的家訓典范。
        回首20世紀90年代,曾國藩曾經作為歷史文化的熱點人物被全社會所關注,開風氣者當屬唐浩明老師的長篇歷史小說《曾國藩》。隨后,“做官要學曾國藩,經商要學胡雪巖”成為坊間流傳頗廣的“警世通言”。進入21世紀后,中國社會經歷著改革開放持續多年后的加速變革。就教育而言,汲取古代教育思想與智慧的精華,已成當務之急。此時,曾國藩與他的家訓智慧再次躍入大眾的視野,實屬必然。
        所以我所評說的“曾國藩家訓”并不以哪一本同名圖書為標的,也不僅限于曾國藩的家書或日記,更不是囿于傳統家訓、家庭倫理規范的狹義解讀,而是從識己、識人、識事、識道四個方面入手,凝聚曾國藩一生教育子女、指點子弟,甚至培養后人的教育思想與智慧,力圖做一個全景式的評述。
        需要說明的是,本書是在我的“百家講壇”節目基礎上整理而成,多年前曾以《酈波評說曾國藩家訓》為題,分上下冊在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出版,因為出版時間倉促,留下了一些遺憾。為方便讀者收藏閱讀,這次我集中精力對原書做了全面修訂,改正了不少錯誤,刪去了一些前后重復之處,擬定了主題更加鮮明的小標題,兩冊合為一本,重新編輯出版。
        從某種意義上說,這完全是一本新書,傾注了我的大量心血,希望各位讀者有更好的閱讀體驗,并從中獲得智慧的啟迪和現實的指引。當然,囿于學力和精力,本書肯定仍然存在不完善之處,懇請讀者諸君閱讀后不吝批評指正。
        家庭教育是關系到千家萬戶和國家發展的大事,我愿意在此與各位讀者共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任,寄托在我們每一個人肩上。從今天開始,我們像曾國藩那樣,學習做一個家庭教育的行家里手吧。

    精彩頁(或試讀片斷)

      

        清道光五年(1825年),也就是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前的十五年,一個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時代,一個臘月里數九寒天的晚上,在湖南湘鄉,也就是今天湖南雙峰縣一戶人家的一個屋子里,一個十四歲的男孩兒正在刻苦地用功讀書。
        因為是在臘月里,天氣很冷,一般人家早早地就熄燈上床睡覺了。這樣寒冷的夜晚,可以說,幾乎所有的人,能歇著就歇著,能不工作就不工作,也就只有一種人還愿意在這種惡劣的環境下工作,這種人,不是讀書的孩子,而是小偷。
        于是有這么一個賊,早早地就趴在這戶人家的屋梁上,就等著這家人都熄燈睡了,他好下來偷東西。
        要說這個小偷的打算一點也沒錯,因為屋里這個十四歲的男孩不過在背一篇古文。這古文也不是很長。按理說這孩子一會兒肯定就背完了,他背完了就該上床睡了,這樣,總共也要不了多長時間。所以這位梁上君子就打定了主意,等這孩子背完文章再下來偷東西。
        可沒想到,這個在燈下背書的孩子特別笨,他是一遍遍地讀,然后一遍遍地背。讀嘛,讀得慢得要命;背嘛,背得磕磕巴巴!
        這賊聽得著急啊,聽這孩子翻來覆去地倒騰這篇文章,可就是不會背。按理說,這賊的文化水平也高不到哪兒去,可他聽這孩子讀一遍,背一點,再讀一遍,再背一點,這樣來來回回十幾遍下來,對這文章都熟了,他都快背下來了,可讓他納悶的是底下這孩子還是背不順。
        因為梁上這位是小偷、是賊啊,所以他也不敢貿然下來。尤其是他原來打定了主意要等這孩子背完才下來的,要等黑燈瞎火了才能下來偷東西的。在這種思維慣性下,小偷雖然等得很不耐煩,可他也只好趴在房梁上等著。
        這樣又過了大半夜,小偷在房梁上都趴著睡了一覺了,可底下這孩子還在那兒背文章呢,而且還沒完全背順溜!
        等這賊睡了又醒,醒了又睡,睡了再醒,眼瞅著天都快亮了,他以為背了大半個晚上的孩子總該背會了,總該去睡覺了!可出乎意料,這孩子還在那兒磕磕巴巴地背著呢,一點兒要睡覺的意思也沒有。
        梁上這位氣不打一處來,心想:哪兒來這么笨一孩子?他終于忍無可忍,眼看著天也快亮了,再不走都走不掉了,他突然“蹭”的一下就從房梁上蹦下來了。
        底下這孩子手上捧著書本,突然看頭頂上蹦下一大活人來,也嚇了一跳,愣是沒反應過來。
        結果這賊劈手把孩子手里的書一把給搶了過來,然后啪一下摔在書桌上,邊摔邊氣憤地說:“瞧你笨得那樣!你說這破文章有什么難背的!”
        說完他一張口,一篇古文在這個沒文化的賊嘴里,極其流暢地背了出來!
        這賊怎么能背這么溜呢?
        很簡單,他聽了一夜,聽了無數遍,早已經是“被背誦”了,不想記也記下來了。等到把書背完,他又指著這孩子說:“你看你笨成這樣,讀什么書啊你!”
        說完,這賊一甩袖子,東西也不偷了,一臉激憤地揚長而去!
        這個聰明的賊,很可惜,在歷史上沒有留下名字。但這個背書連個賊都不如的學生,我們有幸知道他的名字,他姓曾,當時名叫曾子城。這個名字我們不熟,但后來,他改過一個名字,這個名字盡人皆知,那就是——曾國藩。
        你看,人人都說曾國藩天縱奇才,小時候如何如何聰明,后來又怎么怎么神奇,要不然也不能被稱為清代“中興第一名臣”!要不然也不能被那么多后人景仰!毛澤東說過一句名言:“愚于近人,獨服曾文正!痹鴩篮笾u號文正公,曾文正就是曾國藩。那意思是說就近代的人物而言,我只佩服曾國藩!
        那么,近代之前的人物他又佩服過誰呢?
        “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連秦皇漢武、唐宗宋祖、一代天驕成吉思汗,毛澤東也沒佩服過。由此可見,毛澤東對曾國藩的評價之高。
        其實,自近代以來,崇拜曾國藩的人不計其數?梢哉f他是有清一代對后來產生影響最大的一個歷史人物,后來有無數的歷史名人從他身上學習到很多東西。但我們說,不能因為他后來成就巨大,就得說他小時候一定是個天才。事實上,完全如那個賊說的一樣,小時候的曾國藩,是一個標準的笨小孩!
        可是,雖然他笨,雖然他比那賊還笨,但他最后成為了一代名臣,而那個比他聰明得多的賊,最后可能還只是一個賊而已?梢娨粋人的人生成就,并不一定跟你聰明與否有必然的關系。
        P3-5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蜜芽